本文目录一览:
- 〖壹〗、南京大学校歌校歌来历
- 〖贰〗 、南京大学校歌是什么
- 〖叁〗、弘一法师的音乐作品
- 〖肆〗、南京大学校歌的介绍
- 〖伍〗 、李叔同如何为古诗词配曲?
- 〖陆〗、李叔同的音乐贡献
南京大学校歌校歌来历
〖壹〗、南京大学在1949年以前,曾拥有四首风格各异但充满磅礴气势的校歌 ,它们分别是江谦校长作词、李叔同大师谱曲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汪东教授作词 、程懋筠作曲的中央大学校歌,罗家伦校长作词、唐学咏谱曲的校歌 ,以及金陵大学时期的校歌。这些作品记录了南大的诚朴雄伟精神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大学并未有一首被全校师生广泛认可的校歌。
〖贰〗、南京大学在1949年以前曾经有过四首校歌。
〖叁〗 、南京大学的校歌历史悠久,第一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5年 ,由江谦作词,李叔同作曲,歌词充满哲理 ,寓意深远,表达了对知识、仁爱和勇气的追求,以及对孔子思想的推崇 。歌词中的“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 、曰勇 ”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南京大学校歌是什么
南京大学校歌四首之一 ,1915年江谦作词,李叔同作曲《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 ,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巍北极兮 ,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2001年定为南大校歌 。
南京大学校歌歌词 第一段:钟声回荡巍峨学府间 ,时光印记永恒之端。浩瀚学海凝精英,风雨洗礼谱华章。我们的理想,翱翔在知识的天空 ,扎根于金陵沃土,铸就辉煌篇章 。第二段:岁月如歌,青春如梦。砥砺前行求真知 ,与时俱进展宏图。求索之路,不畏艰难;求索之心,永不止步 。
南京大学近来官方认定的校歌是1915年由江谦作词 、李叔同作曲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以下是该校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歌词摘要: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踵海西上兮 ,江东;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南京大学的校歌历史悠久,第一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5年 ,由江谦作词,李叔同作曲,歌词充满哲理 ,寓意深远,表达了对知识 、仁爱和勇气的追求,以及对孔子思想的推崇。歌词中的“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
今日南大的校歌沿用的正是南高师的校歌。当时的校歌由江谦作词 ,由集戏剧家、文学家 、音乐家、书画家于一身的奇才李叔同作曲。校歌采用与楚辞相近的语言形式,歌词只有73个字:“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 、曰勇 。千圣会归兮 ,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弘一法师的音乐作品
〖壹〗、弘一法师的音乐作品:《送别》、《三宝歌》 、《夕歌》、《南京大学校歌》、《春游》 。《送别》《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贰〗 、弘一法师的作品《护生画集》是一部以佛教慈悲不杀生的高尚情操为依据的作品 。他在创作中通过形象的画面和真情的诗作,表达了对生命的无价与和平的可贵。尽管在战争期间遭受了敌人的歪曲善意和凶气毁谤 ,但他仍坚定为抗日爱国将士和全国人民输送同枝同气的正能量鼓励。
〖叁〗、李叔同,亦称弘一法师,创作的《送别歌》是一首经典的中文歌曲 。这首歌曲的旋律源于捷克音乐家安东尼·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 ,后由李叔同填词而成。这首歌曲经过数十年的传唱,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传世之作。
〖肆〗、音乐作品 《送别》:此曲是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代表作之一 ,旋律优美,情感深沉,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春游》: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歌词清新自然,旋律悠扬,体现了李叔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
〖伍〗 、《送别》是弘一法师出家前所作送别歌 ,也是送给挚友许幻园的歌曲;曲调极为优美、非常好听。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 ,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南京大学校歌的介绍
〖壹〗、南京大学校歌歌词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学问、品德及勇气的崇尚 。以下是南京大学校歌歌词的详细介绍:开篇主旨:大哉一诚天下动:强调了“诚 ”作为南京大学的核心精神,具有感动天下的力量。学问与品德:如鼎三足兮,曰知 、曰仁、曰勇:将知识、仁爱和勇气比作支撑南京大学精神的鼎之三足 ,体现了学校对这三方面的重视。
〖贰〗 、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 ,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这首校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歌词中,“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表达了南京大学追求真理 、仁爱与勇敢的精神。
〖叁〗、南京大学校歌颂扬了大学精神,歌词中提及了诚、知 、仁、勇四种美德,强调了孔子作为集大成者的地位 。歌词指出 ,这些美德如同鼎之三足,支撑着整个社会的根基。孔子的思想如同圣人汇聚归依的中心,影响着千秋万代。歌词还描绘了南京大学的地理位置 ,提到大学位于南京城中,巍峨的北极阁象征着知识的殿堂 。
李叔同如何为古诗词配曲?
曲:李叔同 1930年《三宝歌》词:释太虚 曲:李叔同 1941年 《送别》词:李叔同 曲:约翰·P·奥德威 《梦》词:李叔同 曲:斯蒂芬·C·福斯特 《清凉》词:李叔同 曲:俞绂堂 《花香》词:李叔同 曲:徐希一 《世梦》词:李叔同 曲:唐学咏 《归燕》词曲:李叔同 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
虽然在此之前李叔同是最早尝试运用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手法为古诗词配曲的作曲家,但当时的作品还称不上艺术歌曲。
是年系李叔同歌曲创作的高峰期 ,为教学的需要,或作词配曲,或选词配曲 ,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其中以《送别》最为著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大。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大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工诗词、书画篆刻,音乐以作词配曲为主,有《春游》 、 《早秋》、 《送别》等 。解放后出版有《李叔同歌曲集》、《寒笳集》、《四化律比丘相表记》等10余种。
李叔同的音乐贡献
〖壹〗 、音乐家:李叔同在音乐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不仅精通钢琴等西洋乐器,还擅长作曲。他的音乐作品,如《送别》 ,以其深情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经典之作 。他使用五线谱作曲 ,在当时是较为少见的,显示出他在音乐领域的先锋地位。美术教育家: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李叔同在美术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贰〗、李叔同在学堂乐歌创作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贡献 。代表作有:《送别》、《西湖》 、《春景》、《忆儿时》;合唱曲《春游》(三部合唱)、《留别》(二部合唱) 、《早秋》。
〖叁〗、弘一大师李叔同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 、思想家,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多个文化艺术领域有着深远的贡献。以下是他的主要贡献:音乐教育:他是中国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期间 ,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肆〗、李叔同在音乐与美术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是音乐家,还担任过教师职务,致力于音乐与美术的教育事业。话剧开拓:作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对话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佛教律宗研究与弘扬:剃度为僧后,法名演音,号弘一 ,他对佛教律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弘扬。
〖伍〗、李叔同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名词解释:基本信息:原名:文涛字:息霜生卒年份:1880年1942年祖籍:平湖出生地:天津音乐之路:起始:1905年东渡日本,期间深造美术与音乐。贡献:在乐歌创作 、音乐教育以及创办音乐期刊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