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识微乐麻将小程序
微乐斗地主透视神器是一款基于微信平台的线上麻将游戏应用,它集结了众多经典麻将玩法,如国标麻将、欢乐麻将、广东麻将等 。凭借其简单易上手的操作 、公平公正的竞技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社交互动功能 ,微乐麻将小程序吸引了众多麻将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
二、微乐斗地主透视神器安装步骤
1. 打开微信,点击右下角的“发现 ”按钮,进入“小程序”页面。
2. 在搜索框中输入“微乐麻将”,找到并点击“微乐麻将小程序 ” 。
3. 进入小程序后 ,点击“立即登录”按钮,按照提示进行授权。
4. 授权成功后,您即可免费使用微乐麻将小程序提供的功能。
三、使用技巧
1. 熟悉玩法规则:在开始游戏前 ,建议先了解各种麻将玩法的规则,以便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微乐麻将小程序针对不同地区的麻将玩法制定了详细的规则说明,方便玩家查阅 。
2. 调整适合的难度:微乐麻将小程序提供了不同等级的AI对手供玩家挑战 ,您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合适的难度,以提高游戏体验。
3. 合理利用道具:在游戏中,您可以利用各种道具来增加胜算。熟悉各种道具的使用时机和效果 ,将为您的游戏之旅带来更多惊喜 。
4. 保持良好心态:麻将游戏中的输赢乃是常事,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过度追求胜利 ,享受游戏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5. 善用社交互动:微乐麻将小程序支持好友邀请、排行展示等功能,您可以通过这些功能与其他玩家互动 、分享游戏经验,提升游戏乐趣。
6. 多练习提高技巧:熟能生巧,通过不断的练习 ,您的牌技将会逐渐提高 。微乐麻将小程序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模式,帮助您迅速提升牌技。
7. 关注活动信息:微乐麻将小程序会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参与活动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励 ,还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请关注微乐麻将小程序的活动信息,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活动 。
8. 保护好个人信息:在微乐麻将小程序中,请务必保护好您的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透露给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于陌生人的邀请和信息 ,要保持警惕,谨防受骗。
总结:
微乐麻将小程序必赢神器是一款颇具特色的微信小程序,它不仅提供了经典多样的麻将玩法 ,还融入了丰富的社交互动元素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如何免费安装和使用微乐麻将小程序有了清晰的认识。希望这款游戏能为您的休闲时光带来更多的乐趣与愉悦!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
来源:财联社
8月14日,A股市场成交额攀升至2.3万亿元 ,两融余额同步突破2万亿元,这是继8月13日后,A股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实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
至此 ,A股历史上共出现7个双“2万亿”交易日,其中早期5个集中在2015年5-6月杠杆牛市期间,而此次连续两日达标 ,不仅是近十年首现,更标志着市场生态已发生深刻变革 。
回顾历史,成交额超2万亿元的28个交易日分布于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及2025年2月、8月三个阶段。对比可见 ,2015年的双“2万亿 ”由高杠杆资金主导,而2025年则升级为“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杠杆使用更理性。
资金面上 ,居民储蓄与外资成为双“2万亿”重要支撑力量 。7月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同期中国股市净流入超60亿美元;国内方面,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大增 ,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显示居民储蓄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
分析认为 ,当前市场已迎来增量资金拐点,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到期高峰将释放巨量资金,叠加外资配置提升 、长线资金入市等因素 ,为市场流动性提供多重支撑。
A股成交额与两融余额连续两日双破2万亿
最新数据显示,8月14日A股成交额攀升至2.3万亿,回溯A股历史 ,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的交易日共出现28次,分布在三个关键时期: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以及2025年2月及8月 。
与此同时,8月14日两融余额同样突破2万亿 ,为2.055万亿。成交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 ”的情况更为罕见,历史上共有7个交易日A股成交及两融余额均突破2万亿,7个交易日中,早期多集中在2015年5-6月杠杆牛市期间 ,2025年8月13日与14日相继成为这一指标的第6、7个达成日,也分别是近十年的首个和第2个。当前两融余额与成交额再次交叉印证市场情绪活跃 。
华创证券指出,这反映了市场从早期场内外高杠杆驱动的市场 ,逐步向政策协同 、基本面驱动的成熟市场演进。
2015年,高杠杆资金的涌入催生了短期流动性狂欢,两融余额与成交额的同步飙升伴随着非理性投机。2024年下半年的行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从2014年9月30日成交额2.61万亿元 ,而两融余额仅1.44万亿元开始,这一轮反弹的动力源自经济企稳信号与政策引导下的信心修复。2024年9-12月出现的18个2万亿成交日,背后是投资者对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预期 ,市场逻辑已从单纯的资金推动转向政策与经济基本面的共振。
2025年的市场则完成了进一步升级。此轮行情既延续了2024年的政策驱动逻辑,核心驱动力已转向“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的双轮模式 。特别是8月14日的双“2万亿”,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同时 ,市场并未出现2015年的非理性波动,反映出市场定价机制成熟化的积极变化。
本轮行情下双“2万亿 ”突破的背后,是A股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与2015年相比,当前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更趋合理 ,杠杆资金运用更规范,市场波动率显著下降 。数据显示,2025年8月的两融交易占比约8.5% ,远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15%以上,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在7月以来一直维持在270%以上,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 ,反映出杠杆使用的理性化。
支撑双“2万亿”到底有哪些重要力量?
财联社记者曾在《赚钱效应激发入市热情,A股入金调查:六类资金担当主力》报道中分析指出,新增资金的不断入市推动成交保持放量 ,不断推动市场向好。这其中包括六类资金:国家队、公募与私募、险资 、散户资金、杠杆资金、外资 。而在这些资金中,国内居民储蓄的“搬家”潮是支撑A股市场资金面的重要支柱。
居民储蓄搬家,160万亿“活水 ”入市进行时
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显现和利率环境变化 ,巨量居民储蓄正加速流向股市,成为推动成交额攀升的关键力量。
7月金融数据释放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信号 。当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资金迁移直接源于权益市场的赚钱效应,居民风险偏好明显抬升 ,部分储蓄通过基金 、股票等渠道流入资本市场。
据浙商证券估算,2020年以来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约4.25万亿元 。而这部分资金在存款利率下行周期中,将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从国际经验看 ,日本、美国在利率降至低位后,均出现居民资产从固定收益向权益投资转移的趋势。中国股市每一轮大行情也几乎伴随无风险利率下行,2025年的存款搬家正是这一规律的延续。
A股新开户数据同样彰显投资者入市积极性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19% ,其中个人投资者开户195.4万户 。回溯2025年整体开户趋势,1月157万户、2月284万户、3月突破300万户,清晰展现出“市场走牛-资金入场”的正反馈机制。值得注意的是,4月 、5月开户数的短暂回调与市场震荡同步 ,6月以来的回升则印证了行情的持续性。A股赚钱效应是推动新开户增长的主要原因,新增投资者的不断入场为市场带来了持续的新鲜血液 。
外资加速流入,A股吸引力彰显
从资金层面来看 ,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体现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成为支撑双“2万亿”现象的另一重要力量。
摩根士丹利8月8日报告显示 ,全球多头基金在连续两个月净买入中国股票后,7月单月注入资金达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4亿元),较6月的12亿美元实现翻倍增长。摩根士丹利还预测 ,外资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 ” 。
国际金融协会(IIF)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7月新兴市场资产净流入达555亿美元,为2021年6月以来第二高月度规模。其中,中国债券市场单月净流入308亿美元 ,占新兴市场债券总流入的78.6%;中国股票市场净流入超60亿美元,在新兴市场股市总流入中占比36.8% 。
“中国股市正处于‘结构性复苏’的关键阶段。”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LauraWang)团队还指出。经济基本面的相对优势、政策环境的稳定性以及资产估值的吸引力,共同构成了外资增持中国股票的核心逻辑 。
增量资金拐点已至,未来流动性存在三重支撑
当前A股市场的资金活跃并非偶然 ,而是正处于新一轮增量资金入市的拐点。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为市场未来的流动性提供了坚实支撑,也让双“2万亿”这样的活跃交易状态具备了持续的基础。
资本市场正迎来新一轮资金供给的历史性拐点。国泰海通相关研究指出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将迎来集中到期高峰:3-5年的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潮、1-3年定期理财产品的兑付高峰,将释放巨量可配置资金 。在低收益环境下 ,这部分资金有望持续流入股市,进一步释放股市流动性。
从资金结构看,未来增量资金将呈现“三维驱动”特征:其一 ,外资配置比例提升,随着MSCI 、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不断提高A股纳入因子,被动资金流入将形成长期支撑;其二 ,居民储蓄持续搬家,若4.25万亿超额储蓄中有10%进入股市,即可带来4250亿元增量;其三,保险、社保等长线资金加速入市 ,政策推动下的长期资金布局将优化市场生态。
当前市场已从政策预期驱动转向盈利验证阶段,2025年的双“2万亿 ”与2015年的本质区别,在于资金背后的基本面支撑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改善、产业链复苏数据增多 ,业绩驱动将取代单纯的资金推动,成为行情延续的核心动力。
(文章来源:财联社)